1)第十章 政治强人武媚娘的指点_大唐盗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修改好的《律礼》,杜荷心满意足的伸了一个懒腰,久坐的身子发出了一阵啪啦啪啦的声音。

  他将经过编著的《律礼》拿在手上,打算明日赶早,去一趟杜府,先将自己多个月的心得,让杜如晦过目,听听他的意见,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上呈李世民。毕竟编写《律礼》的是长孙无忌这位众臣之首。《律礼》又是长别无忌huā费三年,精心编写出来的杰作,这样明目张胆的找碴挑错,势必会引起一阵轰动。让杜如晦事先了解,正好可以应对这风暴的来临。

  其实事到如今,杜荷早已不是为了找碴而找碴了,而是想改变一下唐朝的规章制度。

  古代的制度是经过上千年,一步一步的摸索,演化而来的。从最原始的母系社会,奴隶社会,发展到现在的封建社会,每一步发展,都需经过漫长的岁月。譬如最早在春秋时期的学在贵胄,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,就是因为孔子的出现,才使得文化迅速发展。

  在孔子以前,百姓是没有机会读书的,世上那些知名的学者异士,交往的都是达官贵胄。比如说老子出函谷关,西游秦国,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,亲自迎接,将之引入自己的住处,菩萨一样的供奉着。

  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子如何的高傲,而是在他们那一个时代,就是这样的。老子是当时伟大的学者,能够与之往来的自然是有着相同性格,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”与大字不认识一个的寻常百姓呆在一起”那是话不投机,对牛弹琴。

  然而孔子却改变了这种习俗,他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“有教无类”,思想的人物”只要有心向学,不论你的出生是如何的低贱,不论来至丰土还是夷秋,都一如既往,将文化传播天下。打破了只有贵胄才能学习的传统,让天下人,人人都可以学习知识。

  其他的各家”也在这时效仿孔子,不在将知识传于贵胄,而是散布天下。如此,才使得文化在短短的数十年之内,飞速发展,衍生了百家争鸣的存在。

  若没有孔子的,“有教无类”百家争鸣这一华夏文化起源的盛况”想要出现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  律法也是一样,从最早的黄老学说,无为之治,到后来的三省六部制,从三公制度”到后来的九品中正制,从举孝廉,到后来的科举制度,这三切一切的发展,都离不开变草。

  这些变草,有好有坏”有的利在千秋,有的祸贻百世。

  杜荷作为一今后世人,能够清楚的预知哪些制度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,那些制度不适合封建社会的发展,将适合的选出来”不适合的舍去。正如孔夫子“有教无类”与始创科举制度的杨坚,做出跨时代的制度与决策。

  杜荷在唐朝生活了这么多年,成家立业,又受到了李世民是信任器重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