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1章一曲广陵千古哀_大晋风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高手,所以赵三必然不会用来撒谎。

  “果然是忠穆公之后,嵇先生,某有一事不明,既然先生尚在人间,为何世人皆如此传说?”

  赵三,不,应该是嵇眕,慨然长叹道:“当日朝廷征召先父出仕,因有祖父之事,先父屡次拒绝。

  为此家族诸长辈颇为不满,朝廷又多方逼迫,先父生性耿介,本想隐居山林。

  后得山公劝解,这才举荐为秘书丞,可先父深知朝廷昏庸无道,早晚会有大祸临头。

  于是着吾诈死而遁,为嵇氏留一条血脉,可谁知国破家亡之时,依然没能逃脱这场大难。”

  嵇眕所言完全颠覆了祖逍对嵇绍的印象,原本以为他是个榆木脑袋的封建制度牺牲品,却不曾料到,他会有如此气魄和远见。

  他就说嘛,以嵇康旷达不羁无所畏惧的性格,又是玄学领袖,何况嵇绍还是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抚养长大,怎么可能会反差如此巨大呢,完全就是不合情理嘛。

  听嵇眕这么一说,不由得豁然开朗,看来当日他宁愿顶着骂名出仕,完全就是为了家族牺牲名节。

  只是他为人正直,既然入了大晋朝廷,便忠君之事,舍身取义。

  他所取的,不是愚忠之义,而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,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旷达任性吧。

  “原来如此,忠穆公真是用心良苦啊。”

  原本祖逍对嵇绍的所作所为并不感冒,如今却是真心叹服了,世上有几人能做到他这般程度的。

  祖逍自问,他绝对做不到。

  “当时先父在日,再三叮嘱,让吾将《广陵散》传下去,绝不能让祖父的心血失传。

  为此,某哪怕受尽千般凌辱,也要苟且偷生,否则,无颜于泉下相见矣。”

  嵇眕饱经沧桑的脸上,依然能依稀可见当日的丰神俊秀,气度雍容。

  世人皆知嵇氏父子容止不凡,成语鹤立鸡群,就是形容嵇绍的。

  当时他受召入洛阳,见到的人皆惊叹不已,有人特意对王戎道:‘昨日于人群中初见嵇绍,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

  由此可见,嵇绍的容貌气度,何等的超凡脱俗,不过他的容貌比起其父亲嵇康,却又稍逊一筹。

  因为当时王戎便回答:“那是因你未能见到他的父亲,才会如此惊艳的。”

  可见嵇康的长相和气质,比儿子更加超逸,很显然,嵇康的好基因遗传给了嵇眕,之前因为蓬头垢面,所以不大看得出来。

  如今稍加收拾,便已经是卓尔不群了,由此也可遥知当年嵇康的绝世风采了。

  “以先生之才,是否打算去江东?若朝廷得知先生还在,定然会重用的。”

  既然把话说开了,以嵇眕的身份,绝不可能给他为奴为仆,若是传出去,以后他还怎么招揽人才。

  祖逍自然有心将他纳入自己麾下,但却不知他的打算,因此故意出言试探。

  要知道嵇绍在西晋朝廷声名显赫,门生故吏无数,都对他推崇备至,

  当时他不幸遇难之后,按丧礼守住墓旁,达三年之久者,竟然有三十多人。

  这些人中,有一部分如今都在东晋任职,许多人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,位置显赫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