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1章_大晋风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们统领所部兵马,防御北方敌军。

  后来,为了制衡南中郎将王含,司马睿又将桓宣派去担任他的参军。

  建武元年(317年)六月,祖逖率军北伐,屯驻在芦洲(今安徽亳县)。

  兖豫一带的豪强张平、樊雅,占据谯城,聚坞自保,他们只是在名义上臣服于司马睿,接受其授予的官职。

  尤其是张平部下,还有董瞻、于武、谢浮等十多支小部队,各有数百人。

  祖逖当即派遣参军殷乂拜会张平和樊雅,希望能够劝说他们再次归顺朝廷。

  只是当时的祖逖经验不足,派出的使者出身士族,根本瞧不起庶民出身的张平。

  言语间多有轻蔑之辞,张平本就野性难驯,一怒之下当场斩杀殷乂,并拥兵固守,与北伐军对抗。

  祖逖攻城不下,遂使用离间计,引诱张平部将谢浮,让谢浮借与张平商讨军情之机,杀死张平,率众归降。

  此时祖逖虽进据太丘,但因军中乏食,处境艰难。

  张平死后,樊雅仍占据谯城,某晚樊雅率众夜袭,直逼祖逖大营,军中大乱。

  所幸祖逖沉着指挥,董昭又拼死相护,英勇杀敌,终于击退了樊雅。

  就在祖逖率部追讨之时,却遭到张平余部的迎击。

  无奈之下,祖逖向蓬坞堡主陈川、南中郎将王含同时求援。

  陈川、王含分别派部将李头、桓宣率军助战。

  桓宣主动请缨,去劝降樊雅,他单马入谯城,对樊雅道:“祖豫州正欲荡平刘聪、石勒,还需仰仗君为后援。

  先前是殷乂轻薄无礼,并非祖豫州之本意。

  若现在和解,既可建立忠勋,又能保全富贵,但若还要执迷不悟,朝廷派出猛将来。

  到时候凭你手下这点乌合之众,仅仅依据一座危城,北边又有强贼窥伺,万无一全啊。”

  樊雅本就不想打,听了桓宣之言,遂答应出城归降。

  正因为有桓宣的相助,祖逖不费一兵一卒,便攻占了谯城。

  此战对当时初渡江北的祖逖来说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终于在豫州站住脚跟,打通了北伐的通道。

  也成为了他北伐战争过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,他与桓宣的友谊也由此开始。

  不过桓宣当时还是王含的部下,事成以后又率部返回。

  不久,看到祖逖势大的石勒,自然不会坐视不理,派石虎带军围困谯城。

  当时因为石勒轻敌,并没有把刚刚崭露头角的祖逖放在眼里,因此所派军力不多。

  而此时王含又遣桓宣率军来救,石虎闻听桓宣前来,两面受敌,便不得不撤军而退。

  这一次桓宣于是留在了谯城,协助祖逖征讨不肯归附的坞堡武装。

  六年来,桓宣凭着一张三寸不乱之舌,为祖逖出面收服了不少的小型势力。

  也为他奠定豫州局面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  所以明知他是司马睿的人,祖逖依然对他十分倚重,但在继承人这个事件上,到目前为止,他依然没敢泄露消息。

  毕竟,桓宣效忠的对象是皇帝,虽然他也是个主战派,可一旦出现对朝廷不利的事情,很难说他还会选择帮助祖逖。

  这次去虎牢城,祖逖会不会选择告诉恒宣真相,祖逍心里也没有底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