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5章 旅游的事情_解锁茶文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绍说,在颐和园里面有个谐趣园,谐趣园的涵远堂后面有个门进去就是霁清轩。更准确的说霁清轩在谐趣园的北面,是独立的庭院。霁清轩和谐趣园中的主体建筑涵远堂同处一条线上,这是南北轴线,两座园林,各抱地势,相得益彰。这是设计思路。乾隆很喜欢在谐趣园待着。

  袁晨以前逛颐和园,去过谐趣园,但是没想过这个谐趣园的这样布局的。

  “通常的导游会背北导基,就可以应付工作了。”林总说。

  袁晨没听懂问:“北导基是什么?”

  王雪峰向袁晨解释:“BJ导游基础。这是拿导游证必考的科目,至少在BJ是这样要求的。”

  林总说:“一般的导游讲颐和园,按照通常的导游词,讲八大景点,4、5个小时,就没词儿了。这个水平应付一般的旅游团还可以,但是VIP团就不行了。”

  “是的,这也是我的困难。说白了,就是精准化旅游怎么搞的问题。”王雪峰说。

  林总:“别担心了。我肯定支援你,回头我安排两个导游给你,就行了。他们有在颐和园接待VIP团的经验。。。。工作说完了,咱们把这个茶再仔细喝一喝。”

  林总开口答应帮忙,王雪峰连连感谢。

  林总把盖碗里的茶叶倒在“水盂”里面,有拿起茶荷,用茶夹拨了一些茶叶,放在盖碗里面。又用智能电水壶煮水。

  “刚才的茶。。。喝的咋样?”

  袁晨:“还行,甜味、还有点清凉,一点苦。”

  “这是最直观的评价办法。游览颐和园也是一样,宫殿就是红墙绿瓦,看到昆明湖就是碧波荡漾。喝了这个茶有啥味道。都是类似的角度。”

  “对呀,我爷爷、奶奶爱喝茉莉花茶,就喜欢那个香味。”

  林总问:“都是尝尝口味,为什么还要专家评审呢?”

  “专家的口感更精细。”

  林总说:“精细产生专业性。深度旅游,也是一个发展方向,前提也是精细。导游工作精细化也是发展方向,比如讲解景点就要划分层次,第一层是讲大的景点是什么样,比如长廊,佛香阁,一般都这样讲。第二层就是讲细节了,比如谐趣园里面有啥,皇帝在里面干啥。第三层就是讲景点的布局和设计思路了。这几个层次就把导游也分出层级了,他们的收入也就拉开档次了。”

  袁晨点头,心想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道,值得学习和借鉴。

  “平时看新闻,总是说导游卖东西给游客,游客感觉不好,投诉的、打架的,给外人感觉旅游行业很乱似的。导游也很冤,挣钱少,当然要卖产品,挣点钱了。各有各的道理,感觉这个行业没有出路似的。”袁晨作为发表行业外人士的看法。

  “现在是深耕的时代,要找细分领域的事情做。避免同质化产品的竞争。”

  王雪峰:“有个成功案例,一个地理老师,他带人进山旅游,主要讲解地理、地质情况,还不是简单讲解。。而是实地分析地质情况,游客都爱听他讲的内容,感觉有干货。三个月的时间,圈了不少粉丝,一下子就做起来了。。。速度挺快的吧。整个起来的过程,我们都知道,就感觉人家干活挺轻松,不累,还把钱给挣了。干事情,要是做对了,时间越长越顺利,我也见过不少人做项目,越干越难干,越干越费劲,十有八九就是干错了。”

  袁晨很认同王雪峰的分析,一个月前,他决定借着拆迁的机会,关闭自己的茶叶店,就是这么想的,就是这思路。

  开店2、3年了,勉强维持,一直处于赚钱和亏钱的边缘上转悠,没有脱离生存线。各种招数都试过了,还是走不出来,整个人陷入沼泽里面似的,想使劲,脚下是软的使不出来、力量都被化解了。时间越长,身心越疲软。

  袁晨认为工作就是这样了,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,唯一的选择就是关门。与冯子明的合作是个机会,属于摸索、做实验的性质,明确的思路还未形成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