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35章 柴荣治国2_五代十国往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诏,两京及诸道府州,不得奏荐留守判官、两使判官、少尹、防御团练军事判官。也就是,地方二把手不能由一把手任命,这就有效防止霖方割据势力的萌芽。与半年前文班举荐官员相呼应,柴荣既要官员们推荐人才,又要严防“察举制”的弊端。

  显德四年8月1日,兵部尚书张昭上疏,建议参照大唐故事,恢复科举取士制度。柴荣认为很有道理,于是命张昭牵头,制定相关法规,颁布执校当时,柴荣已经当了四年皇帝,旧有的权力体系得到了整顿,是时候通过科举补充新鲜血液了。

  10月,柴荣下诏正式恢复科举取士,设三科,分别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、经学优深刻为师法科、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。

  考试不限出身,不限资历,草泽布衣、在职官员都可以报名参加,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用。

  显德五年3月,这是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国考,知贡举刘涛领着新及第的考生面见柴荣,柴荣命翰林学士李昉对其进行复试。

  复试结果:刘坦等5人“诗赋稍优”,考试合格;王汾,仅看他文笔的话,“亦未精当”,但是,他屡试不第,而屡败屡战,因此破例准许他及第;熊若谷、陈保衡,“皆是远人”,所以也要降低标准,破格录取,二让益于民族政策,就跟今的“高考移民”或者考试前突然修改民族成分一样;而郭峻等7人被pASS。

  不合格率也过半了,于是知贡举的刘涛也被贬官。

  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宋朝的繁荣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周时期的改革措施。科举取士、禁军制度等等全方位的改革,改变了藩镇割据所滋生的土壤,加强了中央集权,更是让手握禁军兵权的赵匡胤直接建立了大宋,这是后话。

  3,广开言路

  显德二年2月,柴荣下诏广开言路,毫无疑问,又是翰林学士们的一篇满分作文。

  在诏书开头,就开宗明义:

  “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,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”

  —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朕这么Nb,也会偶尔2b或S开头以b结尾。

  随后即便是尧舜禹汤这样的圣贤,也会犯错,而且他们也在不停地寻找逆耳忠言、苦口良药,又何况哥呢?接着,柴荣又对满朝文武提出了批评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