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085章 灾民迁徙,成立军户卫所_绝命皇太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可这几个月怎么办?

  每天几十万斤谷米,长期这样,坐吃山空,不是个法子。

  还有,就算返回灾区重建,至少第一年,完全得依靠朝廷救济度日。

  半晌,史申义叹了口气,率先开口道:

  “殿下,城内救济钱粮也是不多,漕运这次供给国库约十二万石谷粮,有一半调运至各重灾州府,而京城郊外这个灾区,灾民接近二十五万人,加以赈灾军民等数万,每日消耗谷米约二千石,储备谷粮充其量,也就维持一个月余。”

  朝廷内的财政情况,作为户部尚书,史申义是最清楚不过。

  就算没有这些灾民集聚,谷米赈灾恐怕也只能支撑三个月。

  入冬之后怎么办?

  元智沉思良久,叹道:

  “同为终晋百姓,岂可见死不救?外军也正好缺乏丁口,这些灾民收容起来后,以后开垦荒地,编军练伍,军民两用,这是最好的去处,至于粮钱紧张,尽量想办法,无论来了多少灾民,尽量不死一个。”

  郭威道:

  “殿下仁厚,是我终晋百姓之幸也,刚才太子殿下提到外军和开垦荒地,军民两用话题,臣豁然开朗,臣在雁门关一带待有数年,知道北疆地区,幽州渔阳郡一带,长期战乱,居民稀少,大片耕地荒废,可否考虑迁徙部分灾民过去?”

  “迁徙灾民到边陲,汉武帝时期就曾经做过,可那是花了数年才得以完成,而咱们几十万人,一下子怎么安置,今后怎么管理?”徐辛春疑惑道。

  “是呀,以个什么样的体制,难道都放给地方州府,他们会叫苦不迭,抱怨朝廷给他们增加负担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。

  元智一听,精神振奋,思绪放开了。

  他一下子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,建国初期的制定的‘卫所军户制’。

  幽州渔阳郡一带,就是后世的北平一带,那里江河纵横,非常适合开稻种植。

  “郭爱卿这主意不错,幽州一带,马邑雁门等地,集聚几十万人没有任何问题,咱们可以采用卫所军户制。”

  “卫所军户制?”

  大伙面面相觑,都看向太子爷。

  “孤前些日子里阅读到东汉曹孟德的立著,书中描述过魏军的军所制。”

  元智先来了个开场白,引入曹孟德的治军之道。

  “简单地说,就是在幽州渔阳,马邑,雁门一带,设立卫、所两级军事组织,所有灾民均纳为军户,开荒耕地,自给自足,就地成家立业,繁衍生息,朝廷统一发放耕牛,农具,种子等,并且给予一定的安置钱粮。”

  “朝廷成立一个叫军户司衙门,可暂挂在兵部,负责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,具体的条例可先试行,由北疆搞出经验,再向全国推广。”

  “殿下高见,只是军户司衙门由谁来领头呢?”

  “是呀,军户司既管军务,又有民事,军民两用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