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两百三十四 再收弟子_在西汉的悠闲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济世安民,好名字!”,张恒亦不得不赞了一句。

  看得出来,替这个少年取名的人,当初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,否则,断然不会给他取这样的名字。

  “大人赐,xiao子愧之!”,李世民微微弯腰,谦卑的说着,随即他看着张恒,道:“子曰,士不可以不弘毅,xiao子谨而尊之!”

  “士不可以不弘教……”,张恒笑了一声,问道:“少年,你想当那一种士?”

  张恒这就是在考校他的学问了。

  当年,子贡问孔子,何如斯可谓之士,。

  孔子给出了三个答案。

  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这是上士。

  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,这是中士。

  言必信,行必果,这是下士。

  引申开来就是上士治国,中士治乡,下士治己。

  张恒就是想这个少年的书究竟读的怎么样……

  当然,好在,他读的是儒家的书籍,若是法家或者黄老家,张恒就没办法考校了。

  “愿一遂志向!”李世民躬身作答,却没有任何遮掩的道:“若不能,则退而求次!”,他的回答,张恒并不意外。

  事实上,辛辛苦苦读书为的是什么?

  还不是学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?

  只是,这个问题对于他这样年纪的人来说,显然难度有些高,张恒没想到他的反应竟如此灵敏。

  心中顿时生起了爱才之心。

  当初,孔子听到南容三番五次的诵读《白圭》于是将自己的侄nv嫁给了南容。

  张恒踌躇了一阵,心中百转千回。

  终是下定了决心,问道:“少年,你可有老师?”

  “学生家境贫寒,无裹身之衣,安敢忘名师教诲,只是叔父大人不以学生粗鄙”多番教诲,使学生不至于目不识丁!”李世民躬身回答着。

  “善!”张恒大喜:“吾乃南陵张子迟,见汝勤奋,心甚爱之,汝可愿拜吾为师?”,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要收弟子了。

  反正,张恒现在教一个也是教,两个也是教,不缺这点时间。

  更重要的是,一个人,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”就必须得有支持者。

 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支持者比弟子更可靠的吗?

  有子师徒若分,张恒接下来的计划就更有把握了。

  张恒起意收这少年为弟子,一半是真爱其勤奋的读书态度,另外一半则是要拿他当质子了。

  在这个时代,师徒名分一旦定下来,就没有更改的余地,所谓,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。

  有了名分,张恒也就基本可以放心了。

  当初,衡山王苒儿子刘孝为了活命”告发自己的父亲谋反,根据汉律规定,自首并且首先告发他人罪行者免罪。

  这也算是,西汉版的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政策了。

  但刘孝忘记了,负责主持审查谋反案的是他家的世仇审卿。

  于是,他悲剧了。

  审卿首先判决”他告发自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