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二十八节 丰收_在西汉的悠闲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回去,再行脱粒。

  对此,张恒也没什么太大的办法。

  没有柴油,没有发动机,就别想什么机械化了。

  到下午的时候,张家里原本一眼看过去,全是粟苗的田野中,就出现了一块块不那么协调的光秃秃的土地。

  “东家”一个佃户兴冲冲的找到张恒,高兴的汇报着:“俺家今天收割的租种东家家的粟米,刚刚称了一下,有八十多石呢”

  “俺跟婆娘算了一下,差不多每亩产了二石一斗多”

  “呵呵,恭喜”张恒笑着道。两石一斗的亩产,这在关中地区来说,都算很不错的收成,更何况今年夏天旱了那么久,土地的产出却还能保持如此的水平,确实着为不易

  “十一叔,你去找老七,让他记下来”张恒知道这个佃户的目的是什么。

  不过,这些琐事,张恒既然下放给了高老七,那么只要不出问题,张恒就不会去过问了。

  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

  “恩哪”佃户高高兴兴的去找高老七去了。

  “是时候做青储窖了”看着田里面堆积成小山一般的秸秆,张恒知道,这个时候开始建造青储窖,刚刚好

  第二天,张恒就让高老七去挨家挨户的通知,全村所有人的秸秆,假如要卖,可以卖给张恒。

  张恒开出了刍一石二十钱,稿一石十五钱的价格,来跟官府抢生意。

  佃户们一见有利可图,纷纷决定了,今年的刍稿税除了那官府命令要求的各一石的负担外,其他的全部交钱。

  蚊子腿再小,也是肉嘛……

  倒是,还有不少的村民,认为张恒的收购价格高于官府的收购价格,这是在悄悄的给本村的同族好处呢。

  于是,张恒在张家里村民们心中形象更加高大了。

  这倒是让张恒始料未及。

  不过,既然对他有好处,他也就乐得如此了。

  翌日,张恒就带着高老七,张大山父子,还有田二,开始选址修筑青储窖。

  张恒在自己家的院子中,选择一个地势比较高,而且土质较硬的地方,让高老七带着田二等下,在那里先挖出一个圆形的地窖出来。

  几个人用了两天时间,才把地窖挖好。

  地窖一挖好,张恒就出钱请那些没有地的佃户,帮着切碎秸秆和鲜草。

  同时,指挥着高老七等人,用红砖、木板和石灰,砌好地窖。

  如此这般,又忙活了一天多,青储窖才算基本上弄好。

  跟上次一样,和水和糖,加入绿豆,大豆粉之后,张恒就把所有的秸秆碎块,都倒进地窖中,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、木板,最上面用土石封死,再盖上石块,直到地窖高出地面三十厘米左右,才停止一切工作。

  “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罢”张恒说。

  这一次的青储规模,可是足足比上一次大了十倍不止,虽然还没有达到像后世的青储窖那样动辄数吨的规模,里面却也窖藏着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