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0章 屯堡_明末造反专业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也是锈迹斑斑。

  吴成随手拿起一杆火门铳,擦掉厚厚的灰尘,却见铳上刻着几个醒目的铭文——永乐二十一年,沁州守御千户所制。

  吴成彻底无语了,武库里的武器缺乏保养也就算了,怎么永乐年间的老古董还存在武库里?这到底是武库还是博物馆啊?

  那名老卒见吴成盯着火门铳发呆,陪着笑走上来:“吴兄弟,别看这些火器老,但是耐用可靠,现在还能打响,反倒是这些年发下来的火器,不是炸膛就是打不响,还不如永乐年的老家伙。”

  吴成无奈的笑了笑,难怪这些老古董还会存在武库里,原来我大明的军队,也得靠着考古打仗。

  放下那根火门枪,吴成失去了继续逛的兴趣,回头问道:“这些武器稍加修理和保养,应该不少还能用,老军,屯堡中可有铁匠?”

  那老卒摇了摇头,叹了一声:“按照朝廷规制,匠户分住坐匠和轮班匠,住坐匠每日就地服役十日,轮班匠则定期去官营作坊服役,但如今朝廷不发饷,咱们这些大头兵自己的喂不饱,军中的军匠从咱们这赚不到银子,上面克扣起来也会不会放过他们,军匠辛苦一整年,买材料的钱都凑不够,于是干脆就逃了,卫所里逃跑的军匠不少,我们一个百户所,又哪里留得住人?”

  吴成沉默的点点头,走出武库,走向百户居住和办公的值房,几名识字的军卒把百户所和四邻八乡的账本、档案统统翻了出来,堆在桌上等着吴成检查。

  吴成皱着眉看了一阵,武乡的百户所算是山西比较大的一个,军户有一百二十多户,民户三十户,屯堡中居住着十七户,其余都分散在武乡各处屯村之中,旗军有一百一十余人,余丁和屯军则有四百多人,当然,这些都只是纸面上记载的数字,明军常有逃亡,军官又吃空饷成风,加上此次哗变之后不少人逃到陕西去,到最后能有四五十饶可战之兵都已经算是万幸了。

  吴成眉间皱成一团,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四个大字——“一穷二白”。

  继续翻阅着档案,吴成忽然发现了一些异样,拿着纸笔计算一阵,问道:“老军,这账目对不上啊,我算了算军屯历年产出和缴粮,怎么这两年的收入会少了一半还有多?”

  那老卒叹了口气,回道:“吴兄弟,你有所不知,武乡左近的田地,大多握在张家的手里,他们以请佃屯田之名取走田地转租佃户,那些田名为军屯,挂在咱们的账目上,实际上却是张家的私田,军屯缴粮有规制,而张家则征募数倍于屯粮额度之佃租,又与屯仓官员相互勾结、弄虚作假、逃纳屯粮,享军之产、无军之粮。”

  “屯户本就被租子压得透不过气来,之前朝廷提了屯粮的额度,张家也顺势提霖租,又发放高利贷以牟利,这两年山西又遭了灾,不少屯户佃户颗粒无收,缴不起租子、还不起高利贷,只能弃田逃了,连带着我们百户所的屯粮也收不上来,收入自然是锐减了。”

  吴成面带疑惑,急急问道:“军屯之田,怎会成了张家的私田?请佃屯田又是什么东西?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qxnf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